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我的亲戚
分享到:
作者:余苗  发布时间:2020-12-10 15:34:31 打印 字号: | |

谈起扶贫工作,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扶贫路上的新鲜事,为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感慨,但于我而言,细数数载扶贫路,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结了一门好亲戚。

我这亲戚就是我的帮扶对象户何宗仁家,他家四口人,夫妻二人在家务农,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儿子在西安打工,女儿上大学,现在已经毕业在西安上班。他们住在米粮镇门里村四组海拔1300米的白龙山上,地处米粮、西口、茅坪三镇交界处,高寒、边远山区,群山围绕,上学就医、生产生活不便,经茅坪镇绕道约50公里或经西口镇绕道约40公里才能到达镇、村所在地,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公共服务资源少,基础设施落后,是传统的“靠天吃饭”区域。和大多数农村人一样,他们很普通,普通得淹没在人群中很难辨识,何宗仁夫妇都是四十多岁,常年辛苦劳作,他们粗糙的手上布满老茧,浑身上下满是被泥土、风沙侵蚀的痕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写满风霜的脸庞,何宗仁中等个头,身材偏瘦,不善言谈,妻子赵兴芝瘦瘦小小的,待人热情,勤劳朴实。

勤劳吃苦的一家人

因交通条件落后,缺技术、资金,何宗仁家被评为贫困户,他们文化水平低、无一技之,只能依靠居住地的土地、凭借勤劳的双手发展种植、养殖业,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粮食、蔬菜,猪苓、柴胡等中药材,另外发展养殖业,每年养羊二十多只、鸡二十多只、猪两头,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村里有人养蜂,他们也跟着学,逐年扩大规模,冬天闲了用自产的玉米酿酒。鸡蛋、土鸡、羊、蜂蜜、玉米酒、粮食作物都能变现,只要价钱好,一年收入还是相当可观,村上兑现了产业补助,再加之两个孩子在外打工收入,享受易地搬迁政策分到搬迁房屋,这几年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夫妻二人一年四季都在忙碌,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在这些羊群身上,每次去他家我都能看到他们放羊的景象,每当打开羊圈,一只只活蹦乱跳、“咩咩”欢叫的羊一涌而出的时候,每当赶羊上山放牧,一条移动的长长的白线掩映在翠绿的山间小道上的时候,每当羊群四处觅食、嬉闹撒欢的时候,高山、蓝天、白云、羊群,给人一种静怡、纯洁的世外桃源的感觉。我也常听他们说起如何照顾牲口的事情,母猪产仔、小羊生病、母鸡孵雏,都需要悉心照料,有时甚至几天不眠不休,我明白,这些牲口是他们的生命,也是他们生活的希望。他们是最普通的农民,用最原始的劳动创造财富,用最朴实无华的情怀对待生活,他们那种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奋斗的精神、用勤劳双手创造财富不服输的意志力让人敬佩。

热情暖心的一家人

刚开始去何家是因为扶贫工作,后来慢慢熟悉了,我们也都不再客气,我比他们的孩子大不了几岁,我称呼他们“叔、姨”,他们也亲切地叫我名字。记得刚刚结对包扶时,我正值休产假,后来因为孩子还在哺乳期,入户次数就少了,那时和何家人还不熟悉,有一次,领导去他家检查工作,问包扶干部最近有没有来,夫妻二人居然异口同声的说我经常来,得知这件事情,我特别感动,善意的谎言让我动容。后来每次入户,见我来了,他们总是很热情,操心我有没有吃饭,张罗着要给我做饭,怕我回去的路上饿,悄悄在我包里放了一盒牛奶或者一包饼干,这一家人让我觉得很暖心,没有抱怨,从不攀比,懂得感恩,总是说着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政府照顾之类的话,也总是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好话。其实说来惭愧,我想我帮他们办的事情不多,只是跑跑路,了解了解情况,倒是每次入户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后来他们享受易地搬迁政策,老宅按照政策进行了腾退,因为务农、养殖,他们夫妻二人大部分时间还在那里生活,我原本可以去搬迁点完成工作,但每次去门里村,我还是想去白龙山看看何家人,到家里看看产业,搬上小凳子坐在道场上聊聊家常,过节问候一下。他们到县上也不会忘了我这个亲戚,带来土鸡蛋和蜂蜜,单纯是工作原因,我肯定是会拒绝的,但我收下了,我不能拒绝几个月辛苦劳作得来的土特产和这几十公里颠簸带来的一片心意,他们真成了我的亲戚。如今,何家已经脱贫,日子也越过越好,不管以后的扶贫工作如何安排,我们还是会常常见面,若干年后,我还是会想起他们。

几年的交往,我们之间平平常常,很多时候见面不像是因为工作,而是多年的亲戚一样,从他们身上散发着的善良、朴实、勤劳、诚恳的品质,让我看到农民朋友身上朴实无华的人性闪光点,让我看到身居深山的农户家庭顽强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于面对的责任担当,也让我看到用自己勤劳双手奋斗的农民用实际行动践行“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决心。


 

 
责任编辑:鱼朋波
辖区法院
陕西省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3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